近日,水利部发布的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降水量和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值明显偏多,全国水资源总量为31123.0亿m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2.7%。然而,在总量可观的背后,水资源分布不均、污染等问题依旧突出,水资源安全保护及污水处理工作刻不容缓。
在水资源利用方面,2024年全国用水总量为5928.0亿m³,其中农业用水占比最大,达61.6%。同时,与2023年相比,用水总量虽仅增加21.5亿m³,但农业用水量减少24.0亿m³,非常规水源供水量增加39.3亿m³,水源结构不断优化。不过,部分地区水资源浪费现象仍时有发生,用水效率提升空间巨大。
污水处理领域,各地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以沧州市运东污水处理厂为例,该厂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实施设备更新改造、推行数智化管理等举措,实现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2023年较2022年吨水处理年均电耗降低4.88%,年节省电量47.83万度,年降低二氧化碳排放449.6吨;吨水处理年均药耗降低28.08%,年节省药剂量1670.33吨,年降低二氧化碳排放19882吨。此外,还推动再生水回用,年利用中水487万吨,为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行业提供了有益借鉴。
为改善水环境质量,多地全力推进相关工程建设。山西于2023年6月启动“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实施285个工程,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截至今年7月5日,285个工程已全部开工,已完工198个,完工率69.5%。在吕梁市文水县刘胡兰镇工业聚集区污水处理厂,日均污水处理量可达4000吨到5000吨,解决了废水直排汾河支流的突出问题。忻州市静乐县污水净化中心尾水湿地建设项目,通过构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对尾水进行净化处理,保障了汾河河西村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同样在8月8日,郑州市政府发布“净水入黄河”工程实施方案,通过强化水环境综合治理、提升水资源保障水平、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等举措,确保黄河干流花园口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支流水质持续改善。方案明确,到2025年年底,基本消除有关县(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到2027年年底,雨污水管网新建不少于10公里、改造约10公里,郑州市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保持在90%以上。
北川也在扎实推进水环境治理项目建设,今年以来,积极推进水源保护治理项目,境内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均保持Ⅱ类以上。同时,科学谋划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项目,保障群众用水安全。
部分企业也在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提升用水效率与污水处理水平。新疆八一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修建了集中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6万立方米,实现厂区废水零排放。通过采用预处理和深度处理水回用工艺,中水全部回用于厂区生产及绿化用水。并且,该企业还积极解决当地城镇生活区污水处理厂冬季中水排放去向问题,每年冬季可消纳生活区中水约60万立方米。近年来,公司吨钢耗新水量逐年下降,从2022年的4.10立方米/吨钢降至2024年的3.17立方米/吨钢,今年年底有望将这一数值降到3以下。
中科蔚蓝提醒您:面对复杂的水资源现状,水资源安全保护及污水处理工作任重道远。各地政府、企业应持续发力,不断完善治理措施,加大创新投入,全社会也需增强节水意识,共同守护珍贵的水资源,保障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咨询热线:1568439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