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利部发布的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降水量和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值明显偏多,全国水资源总量达31123.0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2.7%。这一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水资源的总体态势,但深入探究会发现,水资源安全保护及污水处理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
从水资源总量来看,尽管去年水资源总量可观,然而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的现状并未改变。且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东部多、西部少,山区多、平原少。以北方地区为例,其面积占全国的63.5%,人口约占全国的46%、耕地占60%、GDP占44%,而水资源仅占19%。黄河、淮河、海河3个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457立方米,是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
在用水方面,2024年全国用水总量为5928.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占比最大,达61.6%,为3648.4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为971.0亿立方米,占16.4%;生活用水量为926.8亿立方米,占15.6%;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为381.8亿立方米,占6.4%。与2023年相比,用水总量虽仅增加21.5亿立方米,但各领域用水变化值得关注,如农业用水量减少24.0亿立方米,而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增加27.7亿立方米,这体现了我国在水资源调配与利用上的调整。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为421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为43.9立方米,用水效率稳步提升。
污水处理领域,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征集的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典型案例中,沧州市运东污水处理厂成效显著。该厂于2004年投运,设计规模10万立方米/日。通过一系列举措,在污水处理时兼顾降碳效应。在优化工艺流程上,增加生物填料+V型滤池深度处理工艺、生化系统增设BBR生物转盘工艺等,使出水水质COD、氨氮等主要污染物远低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A标准。针对污泥处理,采用一体化污泥深度脱水系统技术+污泥机械干化工艺等,万吨污水产泥量降低,污泥含水率大幅下降,可直接作为燃料掺烧发电,还利用厂内中水冲洗滤布,实现污泥处置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同时,推动再生水(中水)回用,年利用中水487万吨。在设备更新改造方面,对风机、内回流泵和潜水搅拌器等设备进行节能改造,年节约大量电量。在数智精准管控上,实施碳源和除磷剂精准投加等智能化改造,年节省大量药剂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此外,推广“光伏+水务模式”,光伏发电项目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79吨。
中科蔚蓝提醒您:总体而言,我国在水资源安全保护及污水处理方面,既有水资源总量偏多、用水效率提升、污水处理厂创新实践等积极成果,也存在人均水资源少、分布不均等问题。未来,需持续加强水资源的合理调配与高效利用,推广污水处理创新模式,以保障水资源安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咨询热线:1568439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