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水资源总量达31123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偏多12.7%,但人均水资源量仍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生态环境部8月发布会传来利好,3000多条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超90%。我国水资源治理呈现“总量丰沛与结构性短缺并存、污染治理成效显著与长效保护任重道远交织”的复杂图景。
《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全国用水总量5928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占比61.6%,工业用水占16.4%,生活用水占15.6%。水资源空间分布极不均衡,长江流域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的34.2%,黄河流域仅占2.6%,南方流域单位面积产水量是北方的5-10倍。非常规水源供水量251.6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4.3%,虽较上年增加39.3亿立方米,但占比仍低,节水与再生利用潜力大。
黑臭水体治理是水污染防治的缩影。生态环境部通过“两方案一通知”将治理范围扩展至县级城市和东部7省县城,建立管网维护、排水许可管理等长效机制,汛期前组织管网清掏减少污染负荷。浙江“五水共治”成效显著,省控断面Ⅲ类水以上水质比例从2013年的63.8%升至97.0%,劣V类断面全面消除,495个高品质水美乡村建成,城乡居民15分钟亲水圈覆盖率达85%。
各地在水资源市场化配置与生态价值转化上创新不断。绍兴汤浦水库REITs项目上市,净回收资金用于新水库建设,实现水利资产盘活;丽水创新“取水贷”,盘活903亿立方米水资源,破解小水电融资难题;安吉完成全国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开化县、德清县实现全国首单水利风景区生态产品价值交易,水域经营权市场化迈出关键步。
工业废水治理模式升级。河北某焦化厂引入第三方运营,改造污水处理站实现废水全部回用,阶梯收费机制降本增效;衡水工业新区采用“整体打包”模式,第三方统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治理,绩效考核付费机制保障效果;苏州工业园区污泥处置实现“污泥-热电-建材”循环,污泥干化发电,灰渣作建筑辅材。
中科蔚蓝提醒您:水利部数据显示,我国万元GDP用水量较上年下降4.4%,用水效率提升,但农业节水、北方缺水等问题仍存。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司长蒋火华表示,将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建立返黑返臭防范机制。从浙江“幸福河湖”到河北工业废水回用,水资源保护需技术、政策、市场多管齐下,才能让“山水画”永驻百姓身边。咨询热线:1568439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