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联合国世界水发展报告》敲响警钟,全球60%的淡水流量来自山区,超20亿人依赖山区水源,而冰川正以空前速度融化,将威胁全球三分之二的灌溉农业。这一背景下,中国水资源治理实践与创新技术为全球提供参考。
我国水资源总量约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仅2000立方米,且分布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十四五”期间,我国水利建设成效显著,南水北调东中线累计调水超800亿立方米,惠及1.5亿人,2022-2024年水利投资连续三年破万亿,建成12.9万项水利工程。
在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上,我国探索出特色路径。北京2024年再生水利用量达13.23亿立方米,占水资源供给总量超30%。槐房某再生水厂等“地下治污、地上造绿”模式,实现污水高标准处理与土地集约利用。浙江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31个县(市、区)已完成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95%。
技术创新是突破水资源瓶颈的关键。以色列沙夫丹工厂废水回收率99.8%,85%废水用于农业灌溉。荷兰从污水污泥中提取生物塑料PHA,成本低且环保。我国北京工业大学研发的节水器具节水三分之一,智慧水务系统提升管网效率。
但挑战仍存。2025年汉中遭遇极端干旱,凸显水利设施与极端天气的矛盾。农村污水处理虽覆盖率提升,但资金不足、运维薄弱。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210个重点湖库水质优良比例78.0%,但8个湖泊发生水华。
中科蔚蓝提醒您:面对危机,需技术、政策与全球协作。我国实践表明,通过系统治理与技术创新可缓解矛盾。全球应携手保护“天然水塔”,共享技术经验,才能应对水资源挑战,守护共同未来。咨询热线:1568439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