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首次突破90%达到90.4%,但水利部2023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全国水资源总量较多年平均值偏少6.6%——这组并存的数据,勾勒出当前中国水资源安全保护的基本盘:水质改善成效显著,但资源约束与治理任务仍十分艰巨。在污水治理现场、再生水管网延伸处,一场从点源治理到系统修复的变革正在推进。
水质提升的背后,是污染治理的精准发力。福建龙海区的九龙江流域曾受养殖污染困扰,如今通过"打散减小"治污策略,关停禁养区养殖场108家,配套1633口沉淀池处理水产养殖尾水,2024年7月以来11个省控乡镇交接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工业污染防控同样成效凸显,全国2700余座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建成,为长江、黄河等流域水质保驾护航,长江干流已连续5年保持Ⅱ类水质。
城镇污水处理正从"达标排放"向"提质增效"跨越。河北沧州市某污水处理厂通过工艺优化与数智化改造,使出水中COD、氨氮浓度远低于一级A标准,2023年吨水处理电耗下降4.88%,年减碳超2万吨。更值得关注的是资源循环突破:该厂铺设62.4公里再生水管网,年利用中水487万吨,污泥经干化后可掺烧发电,实现"污水变资源"的转型。
水资源禀赋差异催生多元治理路径。内蒙古乌海作为干旱地区,通过"多水协同"模式将再生水利用率提升至90%以上,49家工业企业获得非常规水取水许可,年利用再生水超2600万立方米。而人均水资源量超全国均值1.5倍的九江,针对"汛期水汪汪、旱季水荒荒"的矛盾,打造"全地下+花园式"水质净化厂,2024年再生水利用率达15.79%,其"尾水养虾"模式更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但治理短板仍待补齐。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虽突破45%,但与城镇治理水平仍有差距。资金保障仍是关键,正如多地实践所示,衡水工业新区"整体打包"模式、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协同"机制,为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治污提供了有效借鉴。
中科蔚蓝提醒您:从九龙江的流域治理到沧州的污水资源化,中国正构建"污染治理-资源循环-生态修复"的全链条体系。随着美丽河湖建设行动推进,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将达40%。这场碧水攻坚证明:唯有将水资源保护融入发展全局,才能实现"一江碧水永续东流"的目标。咨询热线:1568439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