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2025年发布的《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水资源总量达31123.0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偏多12.7%,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突破90%,水资源保护与污水处理领域呈现“总量稳增、质量提升、利用增效”的良好态势。但城乡治理不均衡、再生水利用不足等问题仍存,水资源安全保护任重道远。

水资源现状:总量充足与效率提升双向发力
2024年全国用水总量为5928.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比61.6%,工业用水占16.4%,生活用水占15.6%。与2023年相比,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4.4%和5.3%,用水效率持续优化。
供水结构更趋合理,地表水源占比82.5%,地下水源占13.2%,非常规水源供水量达251.6亿立方米,占比提升至4.3%,较上年增加39.3亿立方米,成为缓解水资源压力的重要补充。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成效显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45%以上。
治理实践:标杆引领与问题整改同步推进
在污水处理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成效凸显。玉溪市某污水处理厂作为国家绿色低碳标杆厂,日处理能力达10万吨,采用改良型A²/O工艺,连续三年出水达标率100%,COD、氨氮等污染物去除率超90%。该厂通过再生水利用、光伏发电等举措,年碳减排2319吨,再生水利用率已达35.54%,计划2026年提升至46%。
农村污水治理短板加速补齐。针对省级督察指出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不健全”问题,云南陆良县推进分类治理模式,建成80套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截至2025年9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9.8%,资源化利用率74.24%,超额完成省市目标。

但污染风险仍未根除。2022年江西某材料有限公司私设暗管偷排含铊废水,导致锦江流域160.7公里河段污染,3个饮用水水源地超标,直接经济损失500.8万元,暴露了部分企业违法排污、园区处理工艺不足等问题。
政策导向:减污降碳与资源循环协同增效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明确,2025年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需达25%以上,建成100座绿色低碳标杆厂。生态环境部2025年将重点推进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完善长江流域水生态监测评估机制,基本消除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
全国政协委员王小龙提出的再生水利用提案获水利部积极回应,相关部门正完善再生水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住建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再生水处理能力达8595.4万吨/天,但实际利用率仅30%,提升空间显著。

中科蔚蓝提醒您:从总量保障到质量提升,从城市治理到乡村覆盖,水资源保护已进入系统治理新阶段。未来需持续强化政策执行与科技支撑,补齐农村治理短板,扩大再生水利用场景,让每一滴水都实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提升,为美丽中国建设筑牢水安全根基。咨询热线:15684397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