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科蔚蓝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我国水资源现状与保护治理进展:挑战与希望并存
时间:2025-07-10   访问量:0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水资源安全保护与污水处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我国水资源总量虽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5%,时空分布不均,部分地区缺水问题严峻,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面临巨大挑战。


我国水资源现状与保护治理进展:挑战与希望并存


    水资源现状:总量丰富,人均匮乏且分布不均

    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位列世界第6。然而,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极低,仅2300立方米左右,是全球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从地域上看,水资源分布呈现“南丰北缺”态势,长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但耕地面积仅占36%;淮河及其以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64%,水资源量却仅占19%。在时间维度上,降水与径流集中在夏季,年际变化大,常出现连丰、连枯年份,这不仅导致干旱灾害频发,还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缺水问题尤为突出。以京津冀地区为例,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用水需求激增,而当地水资源难以满足。据统计,京津冀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极度缺水标准(500立方米)。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居民生活质量,还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水污染:形势严峻,威胁生态与健康

    水污染问题是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另一大挑战。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致使部分江河湖泊水质恶化。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地表水监测断面中,仍有一定比例的断面水质未达到优良标准,部分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在一些工业集中地区,水污染情况更为严重。部分企业环保意识淡薄,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或运行不规范,大量未经有效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泊,导致水体中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污染物超标,破坏水生态系统,威胁水生生物生存,还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


我国水资源现状与保护治理进展:挑战与希望并存


    水资源保护与污水处理的积极举措及成效

    面对水资源安全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保护与治理,在多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在节水方面,水利部贯彻节水优先方针,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落实《节约用水条例》,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通过建立健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等制度政策体系,推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近10年,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1倍的情况下,全国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持续下降,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缩小。

    在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设上,我国积极推进国家水网建设。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已向北方调水超8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1.85亿人,有效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成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生命线。此外,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引江济淮一期、引汉济渭等重大引调水工程相继建成通水,新增年调水量可观,为区域水资源均衡调配提供有力支撑。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也取得长足进步。各地加大对污水处理厂的投入,新建、扩建一批污水处理项目。例如,重庆鸡冠石污水处理厂四期扩建工程近期通水进入试运行阶段,扩建规模达40万立方米/天,通水后该厂总规模达120万立方米/天,位居西部第一、全国前五,显著增强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保障能力,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同时,我国还积极研发推广污水处理新技术,如中国水环境集团自主研发的“高效节地复合生物膜(HBR)污水处理技术”,能有效破解城镇污水处理厂用地紧张、低碳减排与高标准处理的难题,推动污水处理行业向集约化、低碳化、资源化迈进。

    在水生态保护修复方面,水利部统筹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强化河湖长制,推进江河湖泊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保障江河湖泊生态流量。京杭大运河断流百年后已实现连续3年全线贯通,永定河断流26年后也实现连续4年全线贯通,海河流域“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状况得到根本扭转。此外,各地通过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等措施,改善水生态环境。与2015年相比,全国地下水超采量减少31.9%,超采区面积减少6.8%,部分地区地下水位回升。

    典型案例:多管齐下,守护一方清水

    在水资源保护与污水处理实践中,全国各地涌现出许多成功案例,为其他地区提供宝贵经验。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生机镇地处喀斯特地貌区,过去村民生产生活用水极度缺乏。20世纪50年代,当地群众开凿“绝壁天渠”引水解困。2024年,七星关区启动宋官灌区项目,对天渠支系进行除险加固,村民自发组成志愿服务队巡护水渠,保障水源供应。同时,在贵阳市贯城河治理中,通过完善污水管网基础设施、实施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实现清污分流,水质稳定达到Ⅳ类及以上标准。在乌江流域遵义市播州区段,针对网箱养鱼与磷石膏污染问题,贵州启动污染治理工程,取缔网箱养殖,引导渔民转产上岸,如今千里乌江复清流,沿岸生态旅游蓬勃发展。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投入资金建设农村供水项目,改善10万余人供水条件,贵安新区芦官村统筹农村饮用水、生活污水与黑臭水体治理,昔日荒坑废塘变身旅游景点。2024年度,贵州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等级为优秀,连续4年获此殊荣,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显著下降,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年度水质达标率良好。


我国水资源现状与保护治理进展:挑战与希望并存


    多方合力,共筑水资源安全防线

    水资源安全保护与污水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努力。政府应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企业要强化环保主体责任,加大环保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投入,实现清洁生产和达标排放。社会组织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公众应积极参与水资源保护行动,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共同守护我们的水资源。

   中科蔚蓝提示您: 展望未来,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持续推进和全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水资源安全保护与污水处理工作将取得更大成效,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奠定坚实基础。咨询热线:1568439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