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利部发布的《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降水量和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值明显偏多,全国水资源总量为31123.0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2.7%。但即便总量可观,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同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人口、耕地、经济布局不匹配,水旱灾害频发,给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带来极大挑战。
水资源分布不均,南北差异显著
我国水资源在地域上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特征。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36.5%,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81%;而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比达63.5%,水资源量仅占19%。以海河流域为例,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92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500立方米极度缺水标准。北方地区由于水资源匮乏,长期过度依赖地下水,导致部分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引发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用水结构复杂,农业用水占比大
2024年,全国用水总量为5928.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为3648.4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61.6%,是用水大户。农业灌溉方式相对粗放,大水漫灌仍较为普遍,水资源浪费严重。工业用水量为971.0亿立方米,占比16.4%。部分高耗水行业如钢铁、化工等,节水技术和设备更新滞后,用水效率亟待提升。生活用水量为926.8亿立方米,占比15.6%,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用水需求持续增长。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为381.8亿立方米,占比6.4%,反映出对生态用水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但生态补水压力依然较大。
水污染形势严峻,治理任务艰巨
我国水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是主要污染源。工业废水方面,尽管环保力度不断加大,但部分企业违法排污现象仍时有发生。一些小型印染、化工企业,因治污成本高,存在偷排漏排行为,对周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由于涉及范围广、监管难度大,成为水污染治理的难点。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城市生活污水产生量逐年增加,部分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管网老化,污水收集率低,未经有效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泊。部分湖泊如滇池、巢湖等,长期受污染影响,水质恶化,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中科蔚蓝提醒您:面对如此复杂严峻的水资源现状,我国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治理。在政策法规方面,不断完善水资源保护相关法律体系,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治水责任。在技术创新上,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污水处理新技术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污水治理水平。同时,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和环保意识,共同守护宝贵的水资源。咨询热线:1568439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