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利部发布的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全国降水量和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值明显偏多,为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喘息空间。2024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达717.7mm,较多年平均值偏多11.4%;水资源总量为31123.0亿m³,偏多12.7%。这一数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长期以来我国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但即便如此,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三分之一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问题依旧突出,北方地区缺水状况依旧严重,黄河、淮河、海河等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457立方米,是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区域。
从用水结构来看,2024年全国用水总量为5928.0亿m³,其中农业用水占比最大,达到61.6%,高达3648.4亿m³。虽然与2023年相比,农业用水量减少了24.0亿m³,但农业用水效率低、浪费严重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我国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约为1公斤,与以色列等先进国家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2.5-3.0公斤相比,差距明显。
工业用水方面,2024年用水量为971.0亿m³,占用水总量的16.4%。尽管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为24.0m³,且与2023年相比,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了5.3%(按可比价计算),但我国工业水重复利用和再生利用程度较低,用水工艺相对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生活用水量为926.8亿m³,占用水总量的15.6%。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生活用水量呈上升趋势,如何在保障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提高生活用水效率,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水资源总量有所增加的情况下,水质问题愈发凸显。我国部分地区的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成为主要污染源。
工业废水方面,虽然我国对工业废水处理力度不断加大,但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不稳定,甚至存在偷排现象。一些小型企业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废水处理能力严重不足,导致大量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的废水直接排入水体,对水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农业面源污染由于涉及范围广、分散性强,治理难度较大。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的不合理排放,使得大量氮、磷等污染物进入水体,成为湖泊、河流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城市生活污水的产生量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而不断增加。部分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处理能力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导致污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此外,城市雨水径流污染也逐渐受到关注,城市地表的垃圾、油污等污染物在降雨冲刷下进入水体,对水质造成影响。
为应对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我国在污水处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工业污水处理领域,针对浓香型白酒产业废水处理难题,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牵头组织的技术研究团队取得了重要突破。通过解析废水组分特征,研发高容量、可回收的无机磷吸附剂,开发基于强化脱氮的多级A/O泥膜复合工艺和“化学-生物”多点位深度除磷工艺等,实现了对浓香型白酒废水的高效脱氮除磷,总氮、总磷去除率分别稳定在98%和99%以上。相关技术成果已在剑南春等4座浓香型白酒企业污水站升级改造中示范应用,合计污水处理规模9800m³/d,实现了废水氮磷的高效达标处理和资源化回收利用。
城市污水处理方面,各地加大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改造力度。许多城市新建了污水处理厂,并对原有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出水水质标准。一些城市还积极推广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将处理后的中水用于城市景观补水、工业冷却用水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中科蔚蓝提醒您:面对复杂的水资源现状,保障水资源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水资源保护和污水处理的投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执法力度,确保各项环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企业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加大环保技术研发和设备投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公众也应增强节水意识和环保意识,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节约用水,减少污水排放。只有各方齐心协力,才能守护好我们的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咨询热线:1568439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