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科蔚蓝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多方举措共护水资源,改善现状成效初显
时间:2025-08-06   访问量:0

    在当今社会,水资源安全保护及污水处理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焦点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重大挑战。


水资源保护


    近年来,各地在水资源保护和污水处理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在河南漯河,市委、市政府将水污染防治视为重要任务,多管齐下推动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2025年1至6月,该市8条国省控河流月综合达标率达95.8%,位居全省第5位。其中沙河、澧河稳定达到Ⅱ类水质,颍河、汾河等5条河流达到Ⅲ类水质。漯河还完善了水污染防治立法保障体系,出台了相关条例,为防治工作提供坚实法治支撑;强化水环境质量考核讲评,制定考核排名奖惩办法,层层压实攻坚责任;开展污水治理“四个专项行动”,凝聚多部门合力解决水生态环境难题;积极谋划推进水污染防治项目,为水质持续改善提供项目支撑;推动“美丽河湖”创建与保护工作,沙澧河(城区段)等先后获评省级美丽幸福河湖。

    山西也在全力推动“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提质增效。介休市义安镇中街村曾存在黑臭水体问题,严重影响村民生活。介休市委、市政府投资实施“黑臭水体治理和中水利用”项目,通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将黑臭水体变为1万立方米容量的中水蓄水池,池中水经处理后可用于村里绿化或输送到附近企业再利用,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吕梁市文水县刘胡兰镇工业聚集区污水处理厂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将浑浊污水净化为达标净水,日均污水处理量达4000吨到5000吨,解决了废水直排汾河支流的问题。忻州市静乐县污水净化中心尾水湿地建设项目采用特定处理工艺,对尾水进行净化,保障了汾河河西村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山西启动的“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计划实施285个工程,截至7月5日,已全部开工,完工率69.5%。


水资源保护


    延平区作为闽江干流“零公里”起点,以河湖长制为核心,创新“源头整治、全域联动、科技治水”模式,推动全域主要流域水质稳定达Ⅱ类以上。2022年起,延平区8个国、省控主要流域断面水质达标率及小流域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Ⅰ—Ⅱ类优质水质比例100%,闽江(延平段)获评“全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通过系统思维推进水环境治理,拆除违规采砂场,实施污水处理改造提升项目,提高污水收集率,减少污水入河。延平区还启动闽江流域水口库区网箱养殖清退工作,提前半年完成任务,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保障双赢。在机制创新方面,延平区牵头建立闽江上下游“巡河交水”机制,联合9县(市、区)构建联动治水格局,开展联合巡河等行动,将机制延伸至小流域、乡镇及村级层面,并推行“分段包干”保洁和网格化管护模式。同时,重视科技治水,成立无人机编队,创新智能管护模式,通过智慧化平台实现远程指挥巡河,提升河湖管护效率。

    从全国范围来看,十年治水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和绿色江南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自《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以来,中国以大规模监测和排污许可制度为基础,通过水质和污染源信息公开引入社会监督,强化环境执法,压实政府责任,调动市场力量,成功推进多项水环境保护工作。中国污水处理能力持续提升,2023年,城市建成区排水管道密度达到12.67公里/平方公里,污水处理率达98.69%,其中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达到97.31%。水环境质量发生重大转折性变化,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国控断面I-III类水比例从2014年的63.1%上升到2024年的90.4%,劣V类水从9.2%下降到0.6%。


水资源保护


   中科蔚蓝提醒您: 尽管在水资源保护和污水处理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水资源现状仍不容乐观,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依然存在,需要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和共同努力。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污水处理工作,不断探索创新治理模式和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存环境。咨询热线:1568439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