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科蔚蓝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多地积极推进水资源保护与污水处理工作 助力生态环境改善
时间:2025-08-07   访问量:0

近期,随着对水资源安全保护及污水处理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各地纷纷采取行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从华北到西南,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一系列举措正在为改善生态环境、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挥关键作用。


水资源保护


    在山西,“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介休市义安镇中街村曾经饱受黑臭水体困扰,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雨水和生活污水长期汇集,形成了面积约3300平方米的臭水沟,严重影响村民生活。2023年,介休市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将其纳入“一泓清水入黄河”省级重点工程。通过投资540余万元,建设了日处理能力达100吨的污水处理站,铺设了1.5万余米污水收集管网,对坑塘底泥进行清淤,并开展生态修复。如今,这里已变身成为一万立方米容量的中水蓄水池,水质达到地表水五类标准,处理后的水可用于村里绿化及附近企业再利用,村庄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不仅如此,吕梁市文水县刘胡兰镇工业聚集区污水处理厂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将浑浊污水经预处理、生化反应和消毒等环节,日均处理4000吨到5000吨污水,解决了废水直排汾河支流的问题。忻州市静乐县污水净化中心尾水湿地建设项目,采用“生态渠+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稳定塘”处理工艺,保障了汾河河西村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截至7月5日,山西“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的285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完工198个,完工率69.5%。

    河南省漯河市同样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成果斐然。今年1至6月,该市8条国省控河流月综合达标率95.8%,位列全省第5位。沙河、澧河稳定达到Ⅱ类水质,颍河、汾河等5条河流达到Ⅲ类水质。漯河市坚持多管齐下,通过完善水污染防治立法保障体系,先后出台相关条例;强化水环境质量考核讲评,制定考核排名奖惩办法;开展污水治理“四个专项行动”,凝聚多部门合力;积极谋划推进水污染防治项目,为水质改善提供项目支撑;推动“美丽河湖”创建与保护等一系列举措,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水资源保护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在黄河生态保护方面也有诸多亮点。金水河曾因无生态基流、自净能力不足,雨季水质不稳定。“十四五”以来,合阳县将流域水质改善作为“一号工程”。通过在金水沟建设人工湿地和河滨缓冲带,整理表流湿地2900平方米、平整生态缓冲带3000平方米、走廊湿地4200平方米,筑起1020米生态土石笼袋。同时,合阳县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水星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加快城区雨污分流工程。此外,合阳县还积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模式,依托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县项目,年可节水450万立方米。通过实施“一退二限三还”政策,恢复湿地面积1.8万亩。

    而在四川北川,今年以来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抓手。加速推进水源保护治理项目,推进永安镇元门村聚集区水污染防治项目等4个重点项目,提升聚居区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同时,科学谋划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项目,保障群众用水安全。对已入库项目实行全过程精准化管理,确保项目高质量完成。


水资源保护


    尽管各地在水资源保护和污水处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水资源现状仍不容乐观。据水利部发布的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虽然2024年全国降水量和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值明显偏多,但水资源分布不均、水污染等问题依旧突出。全国用水总量中,农业用水占比高达61.6%,节水潜力巨大。同时,部分地区污水处理设施仍需进一步完善,处理能力和效率有待提高。

    中科蔚蓝提醒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安全保护及污水处理工作任重道远。各地需持续加大投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守护好绿水青山。咨询热线:1568439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