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2025年6月发布的《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全国水资源总量达31123.0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偏多12.7%,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仍处于世界较低水平。在降水偏丰的背景下,我国水资源安全保护与污水处理领域正呈现“总量趋稳、质量提升、利用增效”的新态势,系统治理格局逐步形成。

生态修复与污染治理的协同推进成为显著亮点。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南岗河的蜕变颇具代表性,这条曾因城市化进程沦为劣Ⅴ类的“臭水沟”,通过河湖长制统筹下的全流域治理焕发新生。当地实施“四洗清源”行动,整治污染源1300余宗,扩建水质净化厂使日处理能力达30万吨,如今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部分河段达Ⅱ类标准。流域内记录到野生鸟类85种,消失多年的南方波鱼重现河道,印证了“治水先治源”的成效。
污水处理设施的短板补齐正在加速。农发行达州市分行累计投放62.13亿元信贷资金,支持建设渠县某污水处理厂等114座污水处理厂(站),铺设污水管网633公里,使129个乡镇受益,显著提升了区域污水收集率和水体质量。政策层面,住建部等五部门推动的“厂网一体化”运维模式在多地落地,要求2025年污水处理厂进水BOD5浓度不低于100mg/L,倒逼管网建设提质增效。

再生水利用的“第二水源”价值日益凸显。嘉峪关市实现工业废水、生活污水100%深度处理后回用于工业补水和绿化;淮北市工业企业年均再生水利用量达3051万吨,占工业用水总量的30%。广州市黄埔区建设再生水利用基地,年节水200多万立方米,降低成本900余万元,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2024年全国非常规水源供水量达251.6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39.3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比例提升至4.3%。
挑战依然客观存在。绿循网数据显示,17家上市污水处理企业2023年应收账款达716.7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74%,资金回笼压力制约行业发展。农村污水治理虽取得进展,目前全国治理率达45%以上,但区域差异显著,技术适配性不足问题仍待解决。

中科蔚蓝提醒您:水利专家指出,2024年万元GDP用水量较上年下降4.4%的成绩,印证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成效。随着《美丽中国建设意见》等政策落地,从南岗河的数字孪生管护到达州的金融赋能治水,我国正通过“科技+政策+市场”的多元路径,破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守护“生命之源”,仍需在系统治理中持续探索平衡之道。咨询热线:15684397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