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科蔚蓝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我国水资源现状与治理:成就、挑战与展望​
时间:2025-08-26   访问量:1005

    近日,水利部发布的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我国水资源状况呈现出复杂而动态的特点。一方面,全国降水量和水资源量比多年平均值明显偏多,为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水资源分布不均、利用效率不高、污染问题依然突出等挑战,依然制约着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保护


    2024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为717.7mm,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1.4%;全国水资源总量为31123.0亿m3,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2.7%。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9895.6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8679.2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227.4亿m3。这一数据表明,我国在水资源总量上有了一定的增长,为应对水安全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缓冲空间。

    在用水总量方面,2024年全国用水总量为5928.0亿m3。其中,生活用水量为926.8亿m3,占用水总量的15.6%;工业用水量为971.0亿m3(其中直流火(核)电冷却用水量为477.5亿m3),占用水总量的16.4%;农业用水量为3648.4亿m3,占用水总量的61.6%;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为381.8亿m3,占用水总量的6.4%。与2023年相比,用水总量增加21.5亿m3,其中生活用水量和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有所增加,而农业用水量则有所减少。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在用水结构上的调整,以及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

    在供水方面,2024年全国供水总量为5928.0亿m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为4892.4亿m3,占供水总量的82.5%;地下水源供水量为784.0亿m3,占供水总量的13.2%;非常规水源供水量为251.6亿m3,占供水总量的4.3%。与2023年相比,地表水源供水量增加17.7亿m3,地下水源供水量减少35.5亿m3,非常规水源供水量增加39.3亿m3。这表明我国在供水结构上正逐步优化,加大了对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利用,减少了对地下水源的依赖。

    我国在水资源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以清远水务集团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为例,通过技术优化、机制创新与精细管理,有效解决了当地农污设施“建得好、运维难”的问题。连山地处粤湘桂三省交界的南岭山脉,村落呈“大分散、小聚集”格局,给污水处理带来了极大挑战。清远水务集团下属的清环公司接手运维后,对全县农污设施进行“地毯式”排查,摸清467个自然村的设施“家底”。针对山区村落分散、管网建设难度大的特点,采用“格栅池+水解酸化池+人工湿地”的无动力工艺,既减少能耗成本,又契合当地生态环境。截至今年8月中旬,已完成全县农污设施的摸排,清淤疏通390个人工湿地,并对近百个农污设施进行翻洗修复,使设施运行稳定性大幅提高。


水资源保护


    同时,清远水务集团建立健全“第三方专业管护队伍+镇级反馈+村级综合巡查岗”的协同机制,构建起覆盖全县的运维网络。每个污水处理站点都立起醒目的污水处理系统简介牌,清晰标注设施信息和运维公司电话,打通村民监督通道。通过“三级联动”机制,有效解决了设施运维中“看不见、响应慢”的问题。例如,8月初连山福堂镇良善村委会覃运村村民反映湿地公园污水池有积水,清环公司次日便迅速调度4人运维小组赶赴现场,及时解决了积水问题。

    在国家层面,我国积极推进江河保护治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从全力保障江河安澜、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江河水生态保护、持续改善江河水环境、传承弘扬水文化、完善江河保护治理机制等6个方面作出系统安排部署。水利部副部长陈敏表示,意见的出台对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水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推进江河保护治理过程中,我国着力构建现代化洪涝灾害防御“三大体系”,即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健全洪涝灾害防御工作体系。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方面,水利部将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等方面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体系,推进节水事业高质量发展。在生态保护方面,坚持不懈抓好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抓好母亲河复苏行动,加强河湖生态流量管理,强化水域岸线管理与保护,持续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尽管取得了上述成就,但我国水资源安全仍面临诸多挑战。从水资源分布来看,我国水资源整体分布特点是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东部多、西部少,山区多、平原少。北方地区(长江流域以北)面积占全国的63.5%,人口约占全国的46%、耕地占60%、GDP占44%,而水资源仅占19%。其中,黄河、淮河、海河3个流域耕地占35%,人口占35%,GDP占32%,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7%,人均水资源量仅为457立方米,是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这种分布不均的状况,给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利用带来了巨大困难。


水资源保护


    在水资源利用效率方面,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目前我国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5%,而英国、德国、法国、匈牙利和捷克等国家,节水灌溉面积比例都达到了80%以上。我国2004年万元GDP用水量为399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是美国等先进国家的8倍。总体来看,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相当于先进国家20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这表明我国在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

    水资源污染问题依然不容忽视。部分地区非法取用地下水问题严重,一些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尚未获批即开工建设,未取得取水许可、未安装取水计量设施,或违法建设取水工程,未经批准长期违规取水,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量减少。一些企业的工程项目存在未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水土保持措施落实不到位、未及时或未足额缴纳水土保持费、后期管护缺位等问题,极易造成水土流失。部分企业治污设施、环境监管等尚未达到高质量绿色发展要求,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超标排放,工业废渣填埋场未铺设防渗层,未按环评要求分区分类回填,造成严重污染;矿区未按要求实施固体废弃物处置工程,尾矿库未采取有效防渗和排洪截洪措施,存在较大风险。

    为应对这些挑战,我国需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在政策法规层面,应加快推进节约用水条例立法,完善水资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机制。在技术创新方面,加大对节水技术、污水处理技术、水资源监测技术等的研发投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污染治理能力。在公众意识培养上,加强节水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水资源保护的良好氛围。

    中科蔚蓝提醒您:我国水资源现状既有机遇也有挑战。通过总结成功治理案例的经验,深入分析现存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我国有望在水资源保护和治理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咨询热线:1568439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