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科蔚蓝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
水资源治理新范式:从厦门地下净化厂到全国节水革命
时间:2025-09-04   访问量:0


   

    在厦门高崎机场以南的一片绿意盎然的体育公园里,市民们正在崭新的跑道上晨练,孩子们在草坪上嬉戏。很少有人知道,这片占地5.9公顷的城市绿洲之下,是日处理污水20万吨的高崎水质净化厂——这个全国首批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用"地下治污、地上造绿"的立体模式,重新定义了城市水资源基础设施的形态。2024年,厦门高崎、前埔两座水质净化厂凭借创新设计与技术突破获此殊荣,成为我国水资源治理从"末端处理"向"生态循环"转型的生动注脚。


jiance1.jpg


    厦门样本:立体治污与再生水革命

    走进高崎水质净化厂的中控室,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各项水质指标和能耗数据。通过自主研发的智慧运管平台,工作人员可以精准调控药剂投加量和曝气强度,2024年这里的主要水处理药剂单耗和能耗指标环比大幅下降。这种"智能管理"替代传统"经验管理"的转型,让这座半地下式工厂在实现20万吨/日处理规模的同时,将上层空间打造成了绿化率达59.38%的"花屿・悦海园",为市民提供了稀缺的城市景观资源。

    紧邻居民集中区的前埔水质净化厂则创造了另一个奇迹:三期扩建项目仅用9.85公顷土地就实现了30万吨/日的处理规模,较传统模式节约30%建设成本。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再生水回用率达到36.28%,远超国家十部委指导意见中25%的指标要求。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展中水市政杂用研究,厦门正在为沿海地区再生水替代常规水源提供科学依据。这种将污水处理厂从"污染源"转变为"水资源补给站"的实践,正是我国水资源管理战略转型的微观缩影。


寻找水资源图片


    全国图景:总量平衡下的结构性挑战

    水利部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全国水资源总量为31123.0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2.7%,用水总量5928.0亿立方米,总体保持供需平衡。但深入分析数据可发现,我国水资源治理仍面临严峻的结构性挑战:农业用水占比高达61.6%,而工业用水仅占16.4%,生活用水占15.6%。这种用水结构与水资源禀赋之间的错配,使得节水增效成为必然选择。

    令人欣慰的是,用水效率正在持续提升。2024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3年下降4.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3%,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0.580。非常规水源利用量达251.6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39.3亿立方米,其中再生水利用量212.2亿立方米,显示污水资源化利用已成为缓解水资源紧张的重要途径。但城乡差异依然显著,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达较高水平,而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和处理效果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寻找水资源图片


    制度创新:刚性约束与技术驱动并重

    面对复杂的水资源形势,水利部在《2025年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控制开发利用总量,强化取用水全过程监管。这一政策导向与厦门的实践形成呼应——通过确定流域可用水量、严格规划水资源论证、开展承载能力评价等措施,从源头管控水资源开发强度。在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持续推进,10个重点区域的治理工作正在确保"十四五"目标如期完成。

    技术创新成为政策落地的关键支撑。厦门前埔水质净化厂通过智能巡检装备替代人工,不仅降低了管理成本,更减少了碳排放;高崎厂构建的立体化安全管理平台,实现了污水处理、运营维护与市民安全的多重保障。这些技术创新与水利部推动的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用水权交易市场培育等制度创新相结合,正在形成"技术-制度"双轮驱动的治理新格局。2024年国家水权交易平台开展交易11312单、交易水量13.7亿立方米,显示市场机制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寻找水资源图片 (9).png


    中科蔚蓝提醒您:从厦门地下20米的污水处理箱体到华北平原的地下水监测井,从每日处理50万吨污水的现代化工厂到广袤田野里的高效节水灌溉设备,我国水资源治理正经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调控"的深刻变革。当厦门36.28%的再生水回用率成为可复制的标杆,当251.6亿立方米的非常规水源融入水循环系统,当智慧水务让每一滴水都得到精准管理,水资源安全这一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命题,正在得到越来越系统、科学的解答。正如水利部所强调的,只有"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才能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水安全屏障咨,询热线:1568439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