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与国务院环境状况报告近日相继发布,数据显示我国水资源治理呈现"总量稳升、质量向好"的积极态势,但结构性保护压力仍未根本缓解。在污水处理提质与非常规水源利用领域,多地创新实践正为水资源安全注入新动能。

水资源供需格局呈现优化迹象。2024年全国水资源总量达31123.0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偏多12.7%,地下水水位总体上升,北方多地干涸多年的水源重现生机。水质改善尤为显著,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首次突破90%,太湖水质实现30年来首次达Ⅲ类水平。用水效率持续提升,万元GDP用水量较2023年下降4.4%,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升至0.580。
污水处理能力的跨越式增长成为关键支撑。截至2024年底,全国城镇污水处理能力达2.2亿立方米/日,城市污水处理率提升至98.5%,一级A排放标准设施占比达78%。农村治理短板加速补齐,三亚市通过"投建管养一体化"改革,将高成本处理设施改造为农业灌溉回用系统,既降低运维成本又缓解农田缺水难题;四川巴中创新"分层截留"模式,让80%的农村污水实现庭院资源化利用,户均建设成本仅2500元。

再生水利用正重塑水源供给结构。2024年全国非常规水源供水量达251.6亿立方米,占比提升至4.3%,较上年增加39.3亿立方米。内蒙古通过再生水置换黄河水和地下水,年置换水量超0.28亿立方米;淮北市构建"两带放射"再生水网络,32%的工业用水来自再生水,为企业年均降低成本超2000万元,其经验入选全国节水经典案例。包头市打造"一网双质"系统,2024年再生水利用率已达41%。
但深层挑战仍存。国务院报告指出,水生态保护修复任务艰巨,面源污染仍是薄弱环节,部分地区污水处理设施"晒太阳"问题尚未根除。城乡差距明显,农村污水治理率虽提升至45%以上,但与城镇近99%的处理率相比仍有差距。

中科蔚蓝提醒您:水利部明确下一步将持续推进母亲河复苏行动,深化节水产业发展,目标2025年黄河流域再生水利用率突破60%。从太湖水质改善到黄河连续25年不断流,从城市再生水管网到农村污水微循环,水资源治理正迈向"保水质、扩水源、优配置"的系统攻坚新阶段。咨询热线:15684397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