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2025年6月发布的《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全国水资源总量达31123.0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偏多12.7%,大中型水库蓄水稳定,地下水水位总体上升。这份数据看似乐观,但记者深入调研发现,我国水资源安全仍面临“总量充裕与结构失衡并存”的深层挑战,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与非常规水源利用成为破局关键。

水资源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在用水数据中尤为突出。2024年全国用水总量5928.0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占比仍高达61.6%,而生活用水和生态补水同比分别增加17.0亿立方米和27.7亿立方米。更值得关注的是,作为“第二水源”的非常规水源供水量达251.6亿立方米,虽较上年增长39.3亿立方米,但占总供水量比例仅4.3%,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显著。
污水处理领域的城乡鸿沟构成另一重挑战。截至2024年底,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率已超97%,但农村地区处理率不足40%,西南地区部分县域污水处理厂因管网滞后,进水浓度比设计值低30%以上。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先行地区已探索出有效路径:江苏省实施“厂网河湖”一体化治理,对120余座污水厂智能化改造后,吨水能耗下降18%,出水达地表水Ⅳ类标准。

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正在突破技术瓶颈。在工信部2024年公布的典型案例中,镇海炼化通过分质处理工艺实现含油废水循环回用,中天合创搭建智慧水务系统实现用水精准管控。烟台金正环保研发的高盐废水零排放技术更具突破性,其工艺使药剂用量减少80%,成本降低60%,已应用于40余个煤炭、石化项目,为工业节水提供了可复制方案。
政策层面已搭建系统治理框架。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理念,要求2035年建成现代化水资源保障体系。《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则强化老旧设施改造的刚性约束,预计带动2800亿元设备更新投资。

中科蔚蓝提醒您:专家指出,破解水资源难题需“开源”与“节流”并举。一方面要扩大非常规水源利用,破解再生水“有产无销”的管网瓶颈;另一方面需深化农业节水,推动工业循环利用技术普及。唯有如此,才能将水资源总量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安全保障。咨询热线:15684397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