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水利部发布的《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全国水资源总量达31123.0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偏多12.7%,大中型水库蓄水稳定,地下水水位总体上升,水资源供给呈现向好态势。但与此同时,用水总量小幅增长、污染风险仍存等问题,凸显了水资源保护与污水处理工作的长期性与复杂性。

数据背后呈现结构优化的积极信号。2024年全国用水总量5928.0亿立方米中,农业用水占比61.6%,较上年减少24.0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较2023年下降4.4%,工业用水效率持续提升。非常规水源供水量达251.6亿立方米,同比增加39.3亿立方米,水源结构优化成效显著。
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成为破局关键。新疆昌吉州构建起完善的再生水利用体系,6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均达一级A排放标准,2025年1-8月再生水利用率高达83.34%,处理后的污水被用于沙漠绿化、道路清洗等多个领域。北京2024年再生水利用量达13.23亿立方米,污水处理率97.5%,污泥实现全面无害化处置。科技赋能让治理更高效:北控水务在绵阳某水厂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全流程自动控制,设备自动化率从54%提升至86%,夜间应急次数大幅减少。

但水环境风险防控仍面临挑战。2024年10月,杭州市临安区某食品公司明知污水管道渗漏,仍放任生产废水渗入地下,最终被罚款10万元,相关责任人被行政拘留5日。温州市某企业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违规建设排污项目,被责令拆除并罚款25.2万元,暴露了部分区域水源保护的薄弱环节。
制度保障正在持续加码。《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明确2035年水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的目标,强调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密云水库水源保护条例》将于2025年12月实施,建立跨区域协同保护机制与生态补偿制度。

中科蔚蓝提醒您:从昌吉的再生水利用到北京的污水治理,从科技赋能到制度护航,水资源保护已形成多元合力。正如专家所言,唯有坚持节水优先、系统治理,将高效利用与严格监管相结合,才能实现人水和谐的长远目标。咨询热线:15684397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