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2025年6月发布的《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水资源总量达31123.0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偏多12.7%,地下水水位总体上升,水资源供给基础持续稳固。但生态环境部同期监测数据表明,地表水环境仍面临总磷、化学需氧量等指标超标问题,污水处理体系的提质增效与均衡覆盖,成为守护水资源安全的核心防线。

水资源总量稳中有升用水结构持续优化
2024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717.7毫米,较多年平均值偏多11.4%,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量同步增长,大中型水库蓄水保持稳定。用水结构呈现“三增一减”特征:生活、工业、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分别增加17.0亿、0.8亿、27.7亿立方米,农业用水量减少24.0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较2023年下降4.4%,用水效率稳步提升。
供水结构更趋多元,非常规水源供水量达251.6亿立方米,占总供水量的4.3%,较2023年增加39.3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则减少35.5亿立方米,水源替代效应显著。但区域差异依然存在,松花江、海河等流域部分断面仍呈轻度污染,重点湖库富营养化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污水处理体系扩容提质城乡治理差距缩小
污水处理能力持续增强,2023年全国城市、县城污水处理量达769.70亿立方米,处理率分别高达98.69%和97.66%。农村治理短板加速补齐,海南省通过“六水共治”攻坚战,截至2025年8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至84.9%,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9.43%,17348个自然村完成污水治理。

四川巴中探索的丘陵山区治理模式成效显著,通过“分层截留资源化利用”技术,将农户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小三园”灌溉,剩余污水集中处理后浇灌林地,实现80%的资源化利用率,户均建设成本仅2500元,形成可复制的低成本治理方案。三亚市则通过体制改革,建立“投建管养一体化”平台,将农村污水降标至农业灌溉标准,大幅降低运维成本。
工业废水精准施治技术创新破解难题
工业废水治理聚焦高难度领域,漓源环保针对医药、食品行业高盐废水打造定制化方案,通过MVR蒸发结晶、铁碳微电解等组合工艺,将盐分浓度50000mg/L、COD100000mg/L的医药废水处理至达标排放,为百余家企业解决治理难题。针对泡菜生产废水,通过简化工艺设计,运行成本降低30%,实现环保与效益双赢。
政策层面持续发力,多地明确硬指标:宿迁市提出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5%,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全部配套独立工业污水处理厂;全国范围内“污水厂+光伏”模式、污泥能源化利用等低碳路径加速推广,推动污水处理行业向绿色转型。

中科蔚蓝提醒您:当前,水资源安全保护已进入“总量保障与质量提升并重”的新阶段。随着城乡污水处理设施网络不断完善,非常规水源利用规模持续扩大,以及差异化治理技术的广泛应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更加坚实。未来需进一步强化管网配套、技术创新与长效运维,持续缩小城乡治理差距,筑牢水资源安全的生态屏障。咨询热线:15684397985
